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512073
私人医生引发医疗资源配置“公平之争”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0日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老百姓:“私人医生不该只是有钱人的专利!”

    “纳税人应该平等,专家不应该只为少数富人服务!”在哈尔滨开发区媒体工作的张先生认为,医院不是企业,医生也不是商品,更不是有钱人的专利。由于我国医生资源缺乏,而大部分私家医生又是公立医院的兼职专家,这种只为有钱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医疗资源分配方式并不公平。

    私人医生为会员提供健康保健咨询服务,哈尔滨的健康咨询公司还为会员印制了保健杂志,介绍养生之道.

    张先生说,问题的关键是我国许多私人医生并不姓“私”,很多白领选择私人医生并不是只为获得家庭保健,更多的是看中了中介机构与各大医院的关系,特别是他们手中的专家,可以为就医开绿灯。

    哈尔滨市民刘宇认为,现在患者都想得到最好的治疗,都想在“专家门诊”挂号,可专家的数量是有限的。公立医院由国家财政拨款,是公益事业单位,作为纳税人,每个患者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待遇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不是多交钱才能看到专家的笑脸,得到精心的治疗。

    私人医生李医生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观念也由花钱治疗转到花钱预防。但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医疗卫生行业还未能完全走向市场化运作轨道。特别是医疗服务的不规范行为,如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为私人医生提供了生存空间。但即便是在国外,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请得起私人医生,这个行业主要就是为高收入群体服务的。

    哈尔滨博仁健康投资咨询公司贺经理认为,老百姓认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其实是“仇富”心理的一种表现。私人医生的出现是对现有医疗体制的冲击,可以帮助医院改进医疗服务,把企业运作理念引入医疗行业。其实,医院一直都存在着“高干病房”等差别化服务,中介机构只是在帮助老百姓寻回他们应有的权利,富人也是老百姓,只不过他们是第一批收益者而已,就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

    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元庆分析,私人医生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私力救济对公力救济的有效补充。医院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市场化,而市场规律要求按需配置资源。医院为中介机构提供专家,并不是改变了医院的性质,只是经营行为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差别化服务的重要途径。私人医生只是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并不是大多数人请不起就不应该存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