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72799
医药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0日 中国物流周刊
     管理之缺: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国医药物流的发展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即缺少医药物流管理,缺少医药物流网络体系,缺少医药物流的增值服务。在短缺经济下,不讲服务,更不讲增值服务,造成了中国传统物流业缺的是顾客服务理念,而这种服务理念不是短时期能形成的。虽然中国医药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大多为粗放经营,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率低。因此,目前医药流通业极为缺乏医药物流的管理,或者说目前的管理不能适应医药物流的发展。

    长期以来医药流通企业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企业都不区分自身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医药行业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萌芽状态。

    按照现代物流管理原则中供应链管理原理,批发商必须和零售商、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合作关系除了人与人的交流外,还需要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撑。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撑,物流经营者对货源单位不熟悉,对零售药店、医院药房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及时配送,配送率不高,没有竞争力。我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地区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多数医药流通商业企业缺乏市场开发和市场服务能力,这阻碍了医药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业务的整合和流通配送环节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 百拇医药
    现在中国的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以及医药零售企业都在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各物流中心分别由厂商、批发商或零售商管理,即他们在负责商品生产、流通或销售的同时,也全权负责商品流动或管理的事务。显然,这种形式的物流中心可以整合医药企业自身的资源,但其在利益上表现为厂商、批发商或零售商能对商品流动、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造成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长期来看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及经营成本较高。

    技术之失:“物”难“畅流”

    技术障碍是制约我国医药物流最主要的原因:

    1.信息化水平落后。在发达国家,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当发达,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都能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数据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而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尽管许多药品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相互之间大多没有形成网络,因而发生的作用极为有限。

    2.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我国目前物资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其结果是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因而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医药行业也不例外。无论是工商企业、医疗机构自行设计的编码,还是总后卫生部等各种组织设计的编码,均是自成体系,因而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使用,相互之间并不能兼容。药品进入不同的连锁门店,就相应印上自己的编码。进入超市的非处方药,则被纳入超市的编码系统。不同的连锁企业之间、连锁企业与超市之间的互不兼容,势必会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这是困扰物流配送的又一大难题。,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