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2 > 职业生涯中的养生计划
编号:11847563
五、惩戒与敬畏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0日 职业生涯中的养生计划
     与古代社会相比,人类的今天少了很多残酷的惩戒制度和吓人的警戒条文。人们为此庆幸不已,但由于缺少了惩戒条律,人类的行为开始日趋放肆,而放肆结果是损毁了自己的身体。 现代法律主要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代律法不仅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对人与神的关系进行规范。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神灵崇拜是原始人的愚昧所致。虽然古代人对神的猜测是从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开始的,但这种自然规律往往并无科学根据,它只是宗教创始人的臆测而已。 不过,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那就是宗教界的某些教义也充满了哲学智慧。撇开神灵崇拜的观念不说,我们可以在宗教经典中发现许多有关欲望管理的理论,其中有些理论对今天的世界也具有指导意义。 基督教把偷盗、奸淫、异教徒视为邪恶,教会曾经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烧死异教徒,使得民众产生敬畏心理。不过随着西方国家“新教伦理”的改革,原先的宗教惩戒已经被废除,但人们依然害怕受到上帝的惩罚,害怕死后会到地狱去受苦。 佛教、道教相对比较温和,基本上是以警告的方式来教化人们。佛教告诉人们,人生皆苦,只有消灭欲望,才能脱离苦海;道教认为,人活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避免欲念杂乱,练就体内纯净之气,方可延年益寿,甚至可以羽化升仙。 佛教、道教都有自己的戒律,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奸淫,不妄语,不偷盗;道教主张敬鬼神,养内气。佛、道没有像基督教那样要把异教徒烧死。但信徒们仍然害怕遭到惩罚,他们相信惩罚他们的不是僧人,而是鬼神。 由于宗教敬忌含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神秘元素,所以目前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了,不过惩戒和敬畏的作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孟子幼年时贪玩,孟母不惜把快要织好的布匹割断,以让他明白什么是半途而废,被割断的布匹和半途而废的人生成了小孟子的敬畏对象,也达到了孟母的惩戒目的;中国古代的儒学之士,为了成为国家之栋梁,不惜以“头悬梁,锥刺骨”来惩戒自己的懒惰;现代医学工作者让学生观察显微镜利的病菌,很多孩子马上就养成了反前边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人要有所敬畏,才能有所约束。现代人总是一幅无所畏惧的样子,他们奉行的是“人生苦短,及实行乐”的哲学,认为与其小心翼翼地约束自己,不如豁出去乐得个痛块,要的就是“过把瘾就死”的结局。问题是,“过把瘾就死”的人往往死的并不痛苦,他们要么就是身患不治之症,要么就是身陷各种纠纷麻烦之中,临死之前也不得安生。    , 百拇医药